自中国证监会表态"阶段性收紧IPO节奏"以来,IPO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,包括受理数、上市数和募资总额的下滑以及撤否率的增加。同时,板块和行业分布也呈现新趋势。


根据数据,今年以来,沪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企业360家,较去年同期下滑43%;新股上市264家,下滑12%;新股募资总额达到3236.4亿元,下滑33%。这一下滑主要发生在下半年,特别是第三季度。监管层对IPO发行节奏进行了新的调整,导致第三季度仅有91只新股上市,7月、8月、9月新增上市企业数逐月递减。

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,这些举措反映了注册制改革的核心要义,即注册制不会放任企业随意发行,而是严格要求资金投向主营业务,限制多元化投资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北交所的新增受理数在阶段性"变奏"期间稳中有升,尤其是在9月,有16家企业获得受理,占比达到60%。北交所拥有大量的后备企业,中国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》,旨在支持中小企业更好、更快地上市,推动优质投资标的供给,对北交所的发行上市安排进行了优化。


此外,医疗行业在近3个月经历了"冰封"后,迎来了IPO申请受理的"破冰"。多家医药企业在7月以来终止了IPO,但9月,天星医疗的IPO申请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,结束了"医疗企业暂停IPO"的传闻。


另一方面,"衣食住"企业在IPO方面扎堆撤单。自8月以来,12家"衣食住"企业撤回了IPO申请,其中11家企业申请在主板上市。这些企业包括八马茶业、德州扒鸡和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。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这些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和业绩下滑等问题,导致其撤回申请。


总的来说,IPO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,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趋势,特别是北交所的热度上升以及医疗行业的回暖,以及"衣食住"企业的撤单现象。这些变化将影响到未来的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。